憂鬱症的認識、偵測與防治

精神科 郭千哲醫師
審稿者:李宇芬醫師
文章來源 2006/7/24

1. 何謂憂鬱症?

憂鬱症已成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,且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憂鬱症、癌症及愛滋病並列為廿一世紀的三大疾病。在台灣,根據國內學者在南投地區調查,成人重鬱症盛行率約為6.7%,老人的比例更高為16.7%(陽明大學,2000)。在青少年族群,根據台大公衛所陳為堅教授調查,台北巿有3.4%的青少年罹患重鬱症,而2.7%具有輕鬱症。青少年憂鬱症易導致休學、人際關係差及身體問題,且若未經良好治療,長大後亦容易得到憂鬱症,甚至導致自殺。
憂鬱症本身是一種疾病,病因包括遺傳體質、性格及環境等因素。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,已發展出許多有效的藥物(如抗鬱劑)及心理治療方式。只要能夠早期發現,經過專業醫師評估且耐心地配合治療,絕大多數病患均能明顯改善。之後除維持治療外,若病患在病後能坦然接受自己,漸漸恢復人際關係及工作,且又能培養好的信仰或人生觀,則其預後更好。

 

2. 如何察覺憂鬱症?

以憂鬱症患者主觀而言,自已會一段時間感到情緒極度低落、失去生活樂趣、睡眠障礙及食慾改變、提不起勁、注意力減少、無自信或覺得自己沒有用;有時亦有愧咎感或對未來感到悲觀無望,而這樣的感覺嚴重時甚至想以自殺解脫。上述的情形常會導致患者自己很不舒服,且影響到人際關係或工作。

若以旁人的客觀觀察,雖然憂鬱症的主要症狀是憂鬱情緒;然而,憂傷情緒可能被患者壓抑或否認,導致不易被察覺。因此,憂鬱症患者常因其他症狀被覺察,例如抱怨非特定性的身體不舒服(如身體酸痛)。由肢體語言亦可警覺,如面部表情顯得沒有笑容或笑得很勉強,行為舉止顯示無法安靜坐著、踏步、絞扭雙手、思考及身體動作變緩慢。此外,說話時會顯示音量小、話量少、亦少抑揚起伏,甚至緘默不語。

此外,當您與憂鬱症患者談話時,會感到對方不易接受鼓勵,久而久自已會覺得幫不上忙,甚至變得很挫折;此種現象易導致憂鬱症親屬對患者感到不耐或認為患者懶惰。此與處於哀慟反應的個案(如最近家人剛去世)談話不同,因會促使您同情他/她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年齡族群之憂鬱症易出現的症狀亦有不同。例如,老年人憂鬱症常合併身體不舒服。而青少年可能因人格未成熟,憂鬱症時易出現煩躁易怒等症狀。

 

3. 利用篩檢工具篩檢憂鬱症

由於憂鬱症診斷需經專業的醫師診斷,因此藉由簡易的篩檢工具來作第一步的篩檢有其必要性。以下為簡式健康量表(BSRS-5)(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,http://www.depression.org.tw/health/health.asp;李明濱醫師,2000)可有
效篩檢精神官能症(包括憂鬱症)。
※簡式健康表(BSRS-5)
說明:本量表所列舉的問題是為協助您瞭解您的身心適應狀況,請您仔細回想在最近一星期中(包括今天),這些問題使您感到困擾或苦惱的程度,然後圈選一個您認為最能代表您感覺的答案。

 

完全
沒有

輕   
中等
程度
厲   
非常
厲害
1. 睡眠困難,譬如難以入睡、易醒或早醒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0 1 2 3 4
2. 感覺緊張不安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0 1 2 3 4
3. 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0 1 2 3 4
4. 感覺憂鬱、心情低落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0 1 2 3 4
5. 覺得比不上別人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 0 1 2 3 4

*6.有自殺的想法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(附註: * 本題為附加題,視實際需要而定)

0
 
1
 
2
 
3
 
4
 

結果判讀:將第一至第五題分數加總(視為症狀嚴重度)進行分級:<6分者為一般正常範圍、6-9分為輕度、10-14分為中度、15分以上為重度;其區辨精神疾患之最佳切割點為6分。據臨床研究與實務經驗,建議輕度困擾者,應考慮心理諮商或找好友談談,抒發情緒,若與壓力有關則需學壓力管理技巧。10分以上者建議接受專業咨詢,探討是否需進一步之輔導或專業治療。

 

4. 憂鬱症防治,人人有責

「憂鬱症防治,人人有責」不是一句口號,而是我們每一位均可以作到。若您周遭的家人或朋友有上述不對勁的情形,則應警覺且可配合篩檢問卷評估其嚴重度,在必要時應鼓勵就醫。
憂鬱症病患有時顯消極不願就診,此時不妨提議陪他一起去看醫師。一旦診斷為憂鬱症,必須開始治療。此時,家人或朋友除應給予患者的支持外,亦應鼓勵其配合治療。若醫師開立抗鬱劑作藥物治療,則務必配合醫囑按時服用;值得注意的是,這類抗鬱劑效果好唯需服用一段時間(如二星期)效果才會逐漸出現;但家人(或朋友)與患者自己可以留意有無逐漸進步及彼此鼓勵,這是相當正向的。至於要服藥多久,亦需與醫師討論。若安排心理治療,則必須依治療者所約定的時間結構就診,坦然面對自已的個性及了解負面的認知想法,作正面的改變。

 

5. 結語

自殺死亡者有95%合併精神疾病,其中有80%為憂鬱症;因此,自殺與憂鬱症息息相關。憂鬱症患者除憂鬱情緒外,因容易產生無望感,進而出現自殺意念及自殺行為。這種悲觀的無望感是可怕的現象,易讓患者輕生。對社會大眾而言,面對憂鬱症不用害怕,因可以被有效治療。而對憂鬱症有效的偵測與治療,已被許多跨國研究證實可以減低自殺率。
以另個角度看憂鬱症,由於患者經歷過相當的低潮,將對人生有更深的體驗。這也是為何憂鬱症的作家(或作曲家)可以完成許多感人的世界名畫及古典音樂之原因。在癒後,對許多事有深的體驗將是額外的收獲,更易珍惜及追尋有意義的人生觀。在恢復期,有好朋友傾訴、固定運動、陽光都是協助恢復的良好因子; 此外,有信仰亦會讓人踏實及有好盼望。聖經箴言說:喜樂的心乃是良藥,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。是十分符合心理健康的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Davidhu1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